近日,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小分隊基層巡演活動先后走進青島市李滄、城陽、嶗山、市南、市北各區進行巡演。[詳細]
12月15日,青島市新文藝群體協會在青島召開成立大會。[詳細]
8月6日,由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青島日報報業集團、中共李滄區委宣傳部主辦,青島市曲藝家協會、李滄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李滄區文化和旅游局、青島早報承辦,李滄區委對外宣傳中心、李滄區文化館、李滄劇院協辦的“喜迎二十大·謳歌新時代”青島市原創曲藝作品大賽頒獎典禮在李滄劇院成功舉辦。[詳細]
在這個盛夏的暑期,青島大學美術學院“美在鄉村,育見彩繪”鄉村振興實踐團成員們迎著烈日,耐著高溫,為演馬坡村繪制美麗面貌。[詳細]
以勺作筆,以糖當墨;凝神靜氣,運腕走勺。忽快忽慢,飛絲走線;忽高忽低,粗細有致。一放一收,圓轉流暢;一頓一抖,悄然成趣。[詳細]
蛋殼黑陶,作為龍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被世界考古界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代表著中國制陶史的最高水平。在青島膠州,手工藝大師劉錦波歷經二十多年苦心孤詣,完美復刻出了比紙還薄的蛋殼黑陶作品。[詳細]
3月22日上午,全國曲協工作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中國文聯文藝云平臺在各地設立分會場。會議對2021年度中國曲協優秀團體會員和先進基層曲協組織進行表彰,青島市曲協榮獲中國曲協先進基層組織,并以《強化重點工作 譜寫曲藝新篇》為題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詳細]
以“藝”抗疫,聚力同行,山東省剪紙藝術家們用傳統民間藝術助力疫情防控,用一幅幅鮮活生動的作品記錄一線抗疫人員的感人場景。這些抗疫剪紙作品主題鮮明、形式多樣、題材豐富、飽含深情,凝聚起齊心抗疫的強大力量,表達著對每一位抗疫工作者的深深敬意。[詳細]
近期新冠疫情再次來襲,疫情防控正處在緊要關口,時刻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青島市書協主席團成員以實際行動認真書寫抗疫作品,反映藝術家們的情懷擔當,反映人民群眾防控疫情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念,鼓舞士氣、振奮精神、凝聚力量。陽光總在風雨后,愿山河無恙,愿人間皆安。[詳細]
鄉村有記憶,“非遺”有傳承。在青島平度市于鳳臺街道的何家樓村,土陶燒制技藝已有600多年歷史,被譽為“中國土陶第一村”。土陶有紅陶和青陶兩種,分為生活、建筑、工藝品三大類別,1000多個品種。2018年何家樓村的陶器燒制技藝,被列入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