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忙碌了一年的農民走上街頭與廣場,舞起秧歌。作為辭舊迎新的標志,此時載歌載舞,意在感謝過去一年的豐收、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喜慶的秧歌是農耕文化數千年的藝術積淀,也是源自土地最樸素的喜悅表達。[詳細]
在熱鬧的鑼鼓聲和觀眾的歡呼聲中,扎著烏黑大辮子,身穿青白色長裙的“酸妮兒”踩著高蹺優雅出場,拋拋媚眼、扭扭腰肢、眼露春光咬著手絹,略顯魁梧而又嫵媚妖嬈的身段,配上詼諧幽默的表演,一顰一笑盡是風情……近日,濟南“酸妮兒”在網絡上火爆走紅,所到表演之地,引來眾多游客市民前來慕名“打卡”。[詳細]
春節,在中國人心中有著任何節日都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和作用。寫福字、貼春聯、看晚會、趕文化大集……文藝用它獨有的方式表達著群眾心目中對中華傳統節日的熱愛。[詳細]
9月28日,由濟南市萊蕪區委宣傳部、區文聯、區文旅局主辦的“喜迎二十大 禮贊新萊蕪” 濟南市萊蕪區書畫攝影精品展在萊蕪區文化館開展。[詳細]
為喜迎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充分展示濟南市萊蕪區廣大人民群眾拼搏奮進的時代風貌,用藝術的力量引導和激發全區干部職工和人民群眾不忘初心、踔厲奮發的昂揚斗志,凝聚起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建設新萊蕪的磅礴偉力。特舉辦“喜迎二十大 禮贊新萊蕪”——濟南市萊蕪區書畫攝影精品展。[詳細]
方寸尺絹、半卷絲線,飽經時間磨礪的匠人巧手引絲上下翻飛,將山河湖海、愛恨情仇、儒釋道學之美詮釋在布帛之上,流傳下中國最古老的手工藝之一——刺繡。[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飽含對民族和國家的深厚情感、對中華文化的自豪自信,飽含對文藝事業和文藝工作者的熱切期待,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指出了光明前景,提供了根本遵循。濟南市文聯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政治責任...[詳細]
5月19日,山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王世農一行到萊蕪區調研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服務工作開展情況。[詳細]
“自然的生命力、最古老的文化、歷史的延續”,這是都婉莉描述葉雕這門手藝時提到的話語。葉片兒方寸之間,經絡分明,葉肉取舍之后,浮生萬象如鑲嵌其中。作為剪紙文化的雛形,葉雕蘊含著古人們“巧借自然”的智慧,更寄托著他們的閑情與浪漫。[詳細]
一把刻刀,一雙巧手,蛋殼之上精雕細琢,您見過嗎?今年73歲的單孟渤鉆研蛋雕已近30年,通過影雕、鏤空雕、淺浮雕、彩蛋雕等技法,在蛋殼上創造出一方藝術天地。[詳細]